柏林影展/李安對談是枝裕和 揭《斷背山》生涯低潮:不想拍片了

記者羅凌筠/綜合報導

第70屆柏林影展邀請導演李安、是枝裕和進行對談,兩人各選1部對方的作品放映,是枝裕和選擇李安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大作《斷背山》,表白李安:「很罕見一個亞洲導演可以拍出歐美風格的片子,非常細膩,我是他的粉絲,很遺憾大家沒有一起工作過,但是當他邀請我參加柏林對談,我很高興答應了。」

▲▼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李安。(圖/攝影中心)

▲李安妙喻剪接像作菜,組合各種元素。(圖/攝影中心)

李安談及《斷背山》的創作背景,當時他剛完成《綠巨人浩克》,身心俱疲,一度想放棄電影,「我跟父親說我不想拍片了,他從來沒有喜歡過我拍電影,但是卻說『繼續去拍吧』。我在人生中一個非常難過的階段拍攝了《斷背山》。西部片最重要的是空間,我拍了很多空間,時間空間和物質空間……對我來說,西部片的語言非常特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安選映的是《下一站,天國》,「看的時候非常震撼」,是枝裕和談及當時拍攝動機:「很多年前我學習寫劇本,那時26歲,在為電視台寫劇本,我看著拍出的影像,每天花很多時間寫對白還有採訪。我問自己,如果我現在死了會怎樣?那段時間其實我很辛苦。」

是枝裕和因此有了靈感:「也許是來自中國的傳說給我啟發吧,傳說在死亡的7天內,靈魂還在遊蕩。這是我寫這個劇本的最初來源。也許吧,不要相信導演說『我的想法是來自哪裡哪裡』的說法,其實那都是假的。」展現幽默一面。

▲▼第56屆金馬獎頒獎嘉賓是枝裕和。(圖/攝影中心)

▲是枝裕和:所有的剪輯都是我自己做,我可以像放大鏡一樣去審查。(圖/攝影中心)

是枝裕和也請教李安,拍攝影片如何處理時間概念?李安說:「時間上,最大的挑戰是當你只有30頁劇本,卻要講述一個史詩般的時代片。導演並不能全按自己想要的去拍,有時候會很被動。我非常小心拍攝中的時間安排,最早30分鐘應該講述什麼內容,中間和最後又該如何安排。時間空間在影片拍攝中非常重要,要格外注意,尤其是故事中的時間概念。」

李安1993年以《囍宴》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這次在大師論壇上他也表示:「柏林影展是我國際電影生涯起步的地方,很高興重回舊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