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發願把和尚做好!」 聖嚴法師紀錄片還原80年傳奇一生

記者傅家妤/台北報導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獲選「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他雖然在2009年圓寂離世,但其簡樸環保的佛事至今依舊深植人心,而他顛沛流離、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被導演張釗維等人剪輯成紀實電影《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劇照。(圖/牽猴子提供)

▲聖嚴法師曾獲選「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圖/牽猴子提供)

回顧聖嚴法師的一生,其實充滿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聖嚴法師自幼體弱多病,1940年代,年僅14歲的他在江蘇南通出家,親眼目睹佛教信仰淪為儀式化,之後經歷軍旅生涯並再度出家,生命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而將近70年不曾休止的求法與傳法,也是追尋生命與信仰尊嚴歸向的過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來面目》劇照。(圖/牽猴子提供)

▲聖嚴法師雖已在2009年圓寂,但他的12字箴言至今依然影響著千萬人。(圖/牽猴子提供)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短短的12字箴言,影響了千千萬萬人,只有放下了,才能再提起,就是法師一路走來的最深體會。導演張釗維談起參與這部片,「尊嚴與率真,其實是我內心深處非常看重的兩種生命情懷。說穿了,就是我自己跟師父的交集。」並坦言該片是迄今,他做過最難的紀實影片,儘管他嫻熟於處理歷史題材,但這次必須讓作品透露出超越現世此生的精神景況和情味。

▲《本來面目》劇照。(圖/牽猴子提供)

▲導演張釗維稱《本來面目》是他做過最難的紀實影片。(圖/牽猴子提供)

《本來面目》自1979年紐約街頭揭開序幕,以十年為一個節點鋪陳聖嚴法師的生命歷程,從信仰危機、二度出家、前往日本、禪修傳法、開創法鼓山、生死關懷,終至2009年捨報圓寂,透過本片讓大家一同咀嚼聖嚴法師的傳奇。預告中聖嚴法師自述,最早在美國只有一名弟子,他告訴弟子:「我們但求冬天凍不死,平常餓不死,這就夠了。」也回憶:「我從小就開始發願心,我只是想把和尚做好,哪個地方緣成熟了,我就去。」電影預計9月啟動全台巡迴放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