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掃除整理堆積雜物好心累⋯ 囤積家庭「斷捨離」找回人生自主權

記者蕭采薇/台北報導

年關將近,家中掃除工作陸續啟動,該如何適時施行斷捨離,留下最怦然心動的物品?公視紀實《亂室家人》紀錄兩位不斷被囤積物品困擾的母親,藉由「整聊師」進入這些家庭,掏出被大量掩埋在囤積物品後的故事。

▲▼《亂室家人》紀錄片。(圖/公視紀實提供)

▲《亂室家人》紀錄兩個媽媽從斷捨離找回人生自主權。(圖/公視紀實提供)

《亂室家人》紀錄的家庭故事中,一是年輕媽媽因照顧幼兒無心力整頓居家環境,到處堆滿孩童用品和玩具等雜物,全家人只能擠在小房間吃飯。另一組則是年邁爸媽長年囤積衣物、保鮮盒、塑膠袋、資源回收等,塞滿四十幾坪的空間,家人需輪班用餐,客廳和浴室宛如一座座小垃圾山,只剩下狹小走道可通行,小孫女的遊戲空間也被剝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體認身處的環境很糟,雖然想改變外在與內心的狀態卻毫無頭緒,只好尋求整聊師的協助,藉由整理加聊天,釐清收納問題,整聊師若湄表示:「物理環境是心靈的投射,強迫改變他的物理環境是一種改變內心的手段。」

▲▼《亂室家人》紀錄片。(圖/公視紀實提供)

▲整聊師藉由整理加聊天,協助釐清收納問題。(圖/公視紀實提供)

滿心期待經由整理能改變居住環境,年邁媽媽卻發現被丟掉的物品都是心中的「寶物」,一家人漸漸對於改變現況產生抗拒,整聊師若湄坦言:「他們不想失去安全感,不想丟掉過去自己某部分的努力,若真的丟掉,是不是就等於承認過去的積累都是種錯誤?」

導演陳稚尹不諱言,曾期盼能拍到煥然一新的畫面,卻越拍越氣餒,但見到媽媽躺在堆滿衣物的房間一角,展露出舒適而滿足的表情,「我漸漸對改變釋懷,不改變也是一種改變,若身處的空間能讓自己感到舒服、安心,那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陳稚尹轉念地說。

▲▼《亂室家人》紀錄片。(圖/公視紀實提供)

▲堆積如山的雜物讓人生活也喘不過氣。(圖/公視紀實提供)

另一位年輕媽媽則沒有斷捨離的困擾,丟掉物品的同時也找回自己的人生,對於整理後的家裡多了許多空間,讓她能重拾畫筆、著手佈置居家環境感到喜悅,甚至開始思考自己婚姻與未來。

導演陳稚尹也察覺,即使性別平等的觀念已普及,但家務整理工作仍落在女性身上,物品的存放空間也顯示成員在家中的定位,她說:「家裡很多東西都是先生和小孩的,媽媽沒有空間放置自己的物品,甚至丟在地上,這似乎也象徵她們在家中的地位。」

▲▼《亂室家人》紀錄片。(圖/公視紀實提供)

▲媽媽囤積許多小孩的物品。(圖/公視紀實提供)

藉由便利的網路購物達到紓壓的瞬間,雖然快速滿足外在慾望,心靈卻仍空虛,陳稚尹期盼透過《亂室家人》的故事,讓觀眾審視自己的需求,斷捨離不需要的物品,無須執著過去或未來,才能活在當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