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果陀新戲「接送情」遠征上海

文/陳樂融

少去上海,又值冬季,若非我是果陀劇場新戲「接送情」編劇,不可能平白跑這趟宣傳之旅。四天四夜做了一場演講、一場對談、三個電台、三個平面、五個網路(含微博公眾號及媒體apps)和一個電視通告,外加一場私人會議,馬不停蹄地讓某些人更認識了我,我也更認識上海。

為果陀新戲在上海宣傳(圖/陳樂融提供)

抵達時攝氏三度,晴朗寒冷,離去時空汙指數近300,陰沉難受。雖戴起口罩,但露在外面的眼睛還是不適。畢竟,非久居大陸,還沒有和毒素共處的美德。

但更需要張大眼睛豎起耳朵地,是在外地需要警覺的兩岸差異。對幾乎絕大多數媒體,我只是個作詞家,而且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老作詞家,對我其他領域如廣播、網路、戲劇、企業、出書表現幾無概念,更乏感情。

更不用說近年我投入眾多台灣政府部門諮詢、評審、著作權推廣與創作產業生態佈建等相關職務,對他們極為隔閡,比較能拿出來說而大陸朋友立刻有反應的剩下金曲獎、金馬獎等評委資歷。

相比影視音能強勢露出,現場表演藝術本就小眾,和果陀合作過二十一年十多齣舞台劇、音樂劇劇目,大陸因幾乎沒人看過而成為紙上資歷。還好2004年蔡琴主演的第一齣音樂劇「天使-不夜城」去過北京、上海、杭州,和張雨生合作過唯一一齣搖滾音樂劇「吻我吧娜娜」也出過CD,以及在大陸知名度最高、迄今票房最好的國際音樂劇中文版「媽媽咪呀」,我是領銜中文詞作者,還算能證明我與「表演藝術界」有些交集,當然,我的話劇作品於他們仍絕對陌生。

也所以會出現有人(還好是開錄前)問我:「請問陳老師這次來上海,是在戲裡演出什麼角色?」或者電視節目單位一開始的訪綱只圍繞在已解散、過世或半退休的歌手身上要我憶舊,儼然是老前輩回顧集而空白掉我不但跨界、多元發展、而且人仍健康清爽活著的事實。

過江本不一定成龍,不過這也就是得放下身段、微妙自薦、穿針引線的大好考驗。兩岸的隔閡非一天造成,內容或資訊引進的先後、多寡、褒貶,也很容易造成名聲與影響力的巨大差異。尤其大眾文化產品,更容易「橘逾淮為枳」,非得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才真能深入心房、構築記憶、為人樂道。

由我的老搭檔梁志民導演、顧寶明、郎祖筠主演的「接送情」,不但是首次我挑戰僅有兩個演員在台上的作品,也是我的舞台劇作第一次不在台北首演而在中國大陸,以兩岸分合為背景的寫實劇,能否以普世情懷通過兩岸分歧,一月中便能分曉。

果陀新戲「接送情」(圖/陳樂融提供)

▲果陀新戲「接送情」遠征上海(圖/陳樂融提供)

關鍵字: 陳樂融接送情果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