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泓/《驚爆焦點》:它抓住了時代

▲《驚爆焦點》勇奪本屆奧斯卡最大獎,最佳影片獎。(圖/采昌多媒體提供)

文/鄭秉泓

描述《波士頓環球報》五位新聞工作者組成「焦點小組」追查天主教神父性侵醜聞的《驚爆焦點》,最終力剋勁敵《神鬼獵人》及《大賣空》,贏得了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不過在最佳影片這個最大獎以外,它只贏得最佳原創劇本獎,這是繼第五屆最佳影片得主《大飯店》(Grand Hotel)及第二十五屆最佳影片得主《戲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之後,獲獎項目最少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與《神鬼獵人》的華麗炫技和《大賣空》的熱鬧花俏相較,《驚爆焦點》絕對稱不上光彩奪目,最適合它的形容詞應當是質樸、或是平實之類字眼,它質樸到我一度認為頒給它一座獎或是不頒給它一座獎,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我自己是比較支持《瘋狂麥斯》或是《大賣空》獲獎的,因為我認為喬治米勒和亞當麥凱示範了二十一世紀的電影趨勢——要嘛夠簡單,要嘛夠複雜。喬治米勒藉著一部充滿速度與激情的直線電影,告訴我們影像感原來可以如此純粹而且美好;亞當麥凱則是以看似輕佻的飛速口吻,把一個令人眼花撩亂的多線故事說得無比精彩,且在玩弄形式和意識型態批判之間取得了巧妙平衡。

《驚爆焦點》劇照(圖/采昌多媒體提供)

《驚爆焦點》顯然是無意引領潮流或是顛覆潮流的。如果看過導演湯姆麥卡錫備受好評的劇情長片首部作品《下一站,幸福》(The Station Agent)和《幸福來訪時》(The Visitor),大抵就可以理解他對於日常生活的偏好,以及對於平凡人物看似不動聲色卻又暗潮洶湧的內在轉折的興趣。

湯姆麥卡錫的沉穩、節制,讓這場真相之旅沒有預期的激昂熱血,反倒散發出一股不合時宜的古典氣質,那是一種在21世紀幾近絕跡的,只有在將近四十年前的《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或是《大特寫》(The China Syndrome)那類政治驚悚劇中才得以重溫的老派、厚實與誠懇。相形之下,差不多時間推出,由凱特布蘭琪和勞勃瑞福領銜主演,講述前CBS電視台主播當年錯誤報導「小布希總統於越戰時逃兵役」新聞而引發連串媒體風暴的《真相急先鋒》,可就顯得「油膩」多了。關鍵在於首度自編自導的詹姆斯范德比爾特(曾編過《索命黃道帶》)身上,他把新聞節目製作人瑪莉梅普斯追查真相的動機、和主播丹拉瑟之間親如父女的信賴關係,完全歸諸於瑪莉自己的內在心結,這是一種符合當前取材真人真事電影的聰明「策略」,嘗試為特定事件、真實人物找到一個切入角度,嘗試為他們下定義、作結論,即便過於煽情、流於簡化、或者矯揉造作,也在所不惜(亞倫索爾金編劇的《史帝夫賈伯斯》也是如此操作,但比《真相急先鋒》高明許多)。

《驚爆焦點》劇照(圖/采昌多媒體提供)

湯姆麥卡錫無意去英雄化、或是反英雄化他鏡頭下的「焦點小組」,他甚至沒有給予觀眾太多關於「焦點小組」成員新聞專業以外的私生活資訊(除了「焦點小組」唯一女性莎夏菲佛的奶奶例外,該角存在目的不是為了處理記者家庭關係,純粹是代表保守派民眾立場)。我以為湯姆麥卡錫的種種去蕪存菁,沒有針對天主教內部階級與結構面的批判多所著墨,而將敘事重心放在新聞工作者鉅細靡遺的專業分工上,一切都是為了成全「焦點小組」主編「羅比」瓦特羅賓森在故事最後的自省。

追查真相、釐清共犯結構,最後卻驚覺自己原來同樣身涉其中……。沒有大魔王,沒有陰謀論,也許是無心忽略,也許是轉念之間的判斷失誤,或者一切只因為生而為人的慣性健忘使然。在黑暗中待久了,必然要面對燈亮後某些無可避免的難堪。《驚爆焦點》不僅以最誠懇的方式處理了這些難堪,甚至還將它們緊扣著時代。911不再只是如《真相急先鋒》那般可有可無的事件背景,它更像是生活本身。透過新聞工作者將911和天主教神父性侵醜聞連結起來,外部可見的傷痛也好,內部無形的毀敗也罷,此刻湯姆麥卡錫巧妙用兩樁發生在21世紀初的重大事件,成功召喚出這一代美國人的集體記憶——坦然面對,自我修正,這是《驚爆焦點》之所以存在的時代意義。


 

關鍵字: 影評鄭秉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