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淋一場畢贛式的大雨吧!《路邊野餐》如夢似幻的時空

▲畢贛年僅26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電影新星。(圖/前景提供)

文/林映妤

「畢贛」是誰?搞不好有人連贛(音同幹)字都唸不太出來,但對持續關注著電影動向的人們來說,畢贛早已是顆無法忽視的超級新星。開始注意到這位26歲新銳導演,是我在為第52屆金馬獎做功課時冒上來的名字,當時已聽過不少前輩說他執導的《路邊野餐》相當「厲害」,但我看完後卻覺得頭暈暈的、恍若隔世。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畢贛在2015年第52屆金馬獎上淡定的奪下了最佳新導演,而且評審團是一面倒的投給了這部奇幻作品。不過畢贛的得獎之旅還沒完,奪下金馬獎後他又成為繼侯孝賢後獲得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氣球獎」的華語影人,眼見他過關斬將,順遂程度非一般的際遇,令我相當好奇這部作品到底有何迷人之處。

《路邊野餐》,片名乍看下跟內容沒多大關聯,在影廳裡坐定後開始播放,片頭就先唸了段「金剛經」。我不太確定接下來這2小時對我來說會是漫長而辛苦的,還是輕鬆又飛快的,但可預期這部片一定很不「大眾」。片中主人翁「陳升」是小診所的醫生,也是個頗有才華的詩人,跟同父異母的弟弟「老歪」感情沒多好,倒很喜歡弟弟的兒子「衛衛」,將他視如己出。

▲衛衛在牆上畫時鐘,光影帶出的指針卻是倒轉的。(圖/前景提供)

劇情進行10分鐘,畫面順暢得帶到了一台小電視上,電視上播放的正是《路邊野餐》的主要演員、導演、監製等等名單,男主角兼任旁白一一唸出來後,衛衛問陳升:「你在唸什麼?」沒人應答。虛實交錯、突兀的奇妙感已油然而生。

片中不僅提及鄉野傳奇裡會抓走人的「野人」,形象鮮明可怕卻從未出現;也不時穿插著民俗音樂跟流行音樂,伍佰、包聖美的經典歌曲一再出現;陳升吟詠的詩句切換了畫面也適時的停止幻境;光影交錯、時間、空間概念的瓦解也令觀影人無法釐清現實和虛假,如置身在大霧之中。

▲陳升踏上尋找之旅。(圖/前景提供)

陳升很疼愛衛衛,但老歪為了錢把衛衛給賣掉了,陳升診所裡的老同事又對他說自己有信物想交給文革時期的情人,因此他踏上尋找的旅途。電影進行半小時後才出現片名:「路邊野餐」,這讓我想到另一位大陸導演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同樣也是故事進行到中段了才上片名,道理令人摸不著頭緒。

陳升飄忽迷離般終於抵達「盪麥」村落,在那他遇上愛畫時鐘的青年、青年喜愛的少女「洋洋」、形象跟陳升前妻重疊的洗頭少女「張夕」。青年畫時鐘的行為,已暗喻他跟衛衛密不可分的關係,青年談笑風生的告訴陳升抵擋「野人」的方法,卻又跟小時候害怕「野人」的衛衛大相逕庭。最後青年吐露自己的名字竟是「衛衛」,讓人一時錯亂,到底幼時的衛衛跟青年的衛衛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又或2人是同一人只是身處不同時空?種種疑問畢贛並沒有打算給觀眾答案。

▲青年喜愛的少女「洋洋」。(圖/前景提供)

而少女張夕跟陳升親密的模樣,也讓人懷疑她其實就是陳升的前妻,但如果盪麥村落是「過去」,那未來的衛衛又為何在此?現在、過去、未來似乎共存在同一空間,畢贛用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描繪出這段謎團如煙霧般繚繞的奇遇。其實這顆長鏡頭看得我有點暈,超過20分鐘後心想:「不會就這樣拍到最後吧?」但莫名的,就漸漸習慣,甚至連搖搖晃晃的視角都越發帶給人身歷其境的實感。

陳升終於順利的離開盪麥到鎮遠了,奇遇告一段落。歌曲《告別》響起,時鐘的光影照映在窗戶上,而指針是倒著走的,山洞裡綠柳蒼蒼的景色被留在後頭,我們跟洞口漸行漸遠。我特別喜歡這個離別的畫面,跟《神隱少女》、《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感覺很像,走出洞口就象徵離開仙境的夢幻感。

畢贛的魔力在於電影結束後仍殘留著悠悠晃晃的氛圍,我的腦子無法停止運轉的沉浸在不能辨別真假的困惑中。後來爬文得知,畢贛似乎也沒要大家懂他的片,「我的電影就像一場大雨,但你們不要帶傘。」電影本就有各自解讀,沒有制式的答案,享受當下就對了。只不過走出電影院,耳裡揮之不去的還是陳升唱著的,那殘破不堪卻富有情感的《小茉莉》,「小茉莉,請不要把我忘記...」,洗腦但不厭倦,真真正正的感受到這部片的魅力了。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關鍵字: 路邊野餐畢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