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珠/連入圍金馬獎資格都沒有的台灣動畫長片

文/何瑞珠


▲第53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從缺(圖/取自金馬影展官方網站)

金馬入圍名單揭曉引發熱烈討論,不過有個單元全部從缺也沒人在乎,那就是「動畫長片」單元,難道中、港、台甚至全球華語區,都沒人在拍動畫長片嗎?從20年前意外落馬的《魔法阿嬤》(當年是得獎者從缺)到今天,華語動畫長片是有這麼落寞,就算被忽視也無人聞問嗎?

台灣動畫長片《阿雄與悉達多》即將在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放映,這部片是今年台灣唯一通過金馬初審的動畫長片,(另一部通過初審的是大陸出品的《大魚海棠》)。《阿雄》敘述五零年代淡水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孩,如何經由生命某些機緣,進而洞見佛法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故事深入淺出寓教於樂,畫風純樸符合當年的時代背景,到底這部片是否連入圍都沒資格?觀眾可自行去台中動畫影展欣賞與評判。
 

到底動畫長片的困境在哪?觀眾又在哪?怎麼會連入圍都從缺還無法掀起一絲討論?我特地到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專訪《阿雄與悉達多》的導演康進和,希望藉由這部罕見的台灣動畫長片,探討本土動畫長片是否早被人遺忘。

I 其實本來片名叫《阿肥》

《阿雄與悉達多》由佛陀教育基金會投資約六、七百萬,用非常精簡的人力(約六到七人兼職)完成,故事來自導演的自傳,包括主角一出生就因為算命師說他八字和父母相剋,所以不能叫爸媽,童年住在淡水,在校調皮搗蛋和特別喜歡畫畫以及他得幫父母養雞鴨和養豬。導演說,那些都是他童年的寫照,『我媽就是和電影中的媽媽一樣,非常強悍,還敢嗆警察。』為何要拍自傳呢?導演說,『自傳只是一個引子,因為一個故事得先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別人,但劇情當然經過許多改編。我相信人們會想看這樣一個屬於自己土地與文化的故事。』

電影以一種諧趣又不失古風的方式,忠實呈現五零年代的小鎮風土人情,除了主角阿雄外,最搶戲的配角是一隻叫「阿肥」的豬。導演說,本來片名叫「阿肥」,但出資的佛陀教育基金會堅持不肯,除了片名外,其他包括台語太多也被念,也不能直接用台語說「豬」,也不能把貓丟到海裡…有些劇情因為導演的堅持而讓對方妥協,至於片名最後是導演讓步。


▲《阿雄與悉達多》因投資者不愛而無法成為片名的阿肥(圖片提供/台中國際動畫影展)

《阿雄與悉達多》除了阿雄阿肥結伴歷險外,還穿插了佛陀求道的故事,阿雄的慈悲心來自他養雞養鴨和養豬的過程,他把家禽家畜當寵物在養,當牠們要被殺或被賣時,於心不忍來自單純的童心與初心,電影對照印度悉達多王子見證生老病死的苦難,則提升層次,讓觀眾不只不殺生,還進一步思索到底在苦難多舛的人生中,什麼才是真正該追求的?換言之,這不只是部仿古童趣電影也不只是部宣揚佛法的電影,《阿雄》開釋的是明心見性和找到自己,也讓人對生命有不同的體會。

II樸拙而非精美,何錯之有?

台灣的原創動畫多半走樸拙風格,也讓他們的觀眾比皮克斯大約少了99%,也比宮崎駿大概少了98%,相較於好萊塢動畫的精緻細膩和變化多端或宮崎駿已經培養的忠誠粉絲,台式動畫從以前到現在都很樸拙。對此康導演表示,『為什麼創作者要學國外畫風?』康導說,『國外動畫很可能出現青山小河童話屋,但那就是國外的日常啊,至於台灣就是有醜窄的街道、亂七八糟的看板,但台灣也有熱鬧的人情味,這就是台灣風格。為何畫風要去抄襲國外?』對照我聽到對《阿雄》的批評,多半集中在畫風太樸拙,線條和構圖不夠精美,但康導想堅持的美學正是他人口中的「不精美」。

康導曾在台灣最大動畫公司宏廣待了27年,宏廣做過許多歐美和日本動畫的代工,作品中有不少提名過奧斯卡和艾美獎,其實要康導畫迪士尼風格,他也不是畫不出來,但《阿雄》講的是五零年代的淡水小鎮,這種時空背景怎能讓場景走精美風?


▲《阿雄與悉達多》五零年代的淡水小鎮(圖片提供/台中國際動畫影展)

雖然康導在訪談過程中從未提及與體制對抗的「第三電影」,但他堅持的本土樸拙風美學其實是「第三電影」的美學特質之一。

【邁向第三電影】(Toward a Third Cinema)是60年代末期兩位阿根廷導演合寫的電影宣言,他們認為「第一電影」的代表是好萊塢,依靠龐大資本獲取商業利益為主,「第二電影」的代表則是歐洲或部分第三世界國家那些作者論走向的藝術電影,「第二電影」雖然提供了「第一電影」外的另類選擇,但並未改變消費體制。至於「第三電影」除了把電影當革命工具外,還包括了巴西導演羅加在65年寫的【飢餓美學】和古巴導演艾斯賓諾沙在69年寫的【不完美電影】。
為何「飢餓」和「不完美」是「第三電影」該追求的美學標準呢?因為現實中創作「第三電影」的巴西、阿根廷、古巴和塞內加爾導演們,壓根周圍器材破爛,布景破爛,道具破爛,人員有限,沒有哪個環節能夠完美,但「不完美」正是他們的現實,為何他們不能拍出自己所處環境的真相?因此他們高聲吶喊,『我們想追求的美學就是不完美』。

無奈台灣觀眾長期在好萊塢的洗腦下,早把精美當標準,因此很難要他們去擁抱「不完美」,現在甚至連樸拙都很難。有了皮克斯為何還需要看台灣動畫?至於金馬獎則長期以來是歐洲中心(Eurocentric)菁英品味風,舉凡在鹿特丹、盧卡諾或歐洲三大影展坎城、柏林和威尼斯挑中的電影,通常輕而易舉就能入圍金馬,最後抱走金馬獎的,也多半是早就獲得歐洲影展認證的華語片,說實在的,台灣樸拙風還真的很難受到金馬獎的青睞。所以這部原名《阿肥》,後來改名叫《阿雄與悉達多》的動畫長片,無法入圍金馬獎,大概也就不太意外吧。

●何瑞珠:
資深媒體記者、影評人,曾任台北電影節策展人,現任中天國際中心召集人,常在《壹周刊》、《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等媒體寫影評,以一針見血及犀利言論深受網友喜愛,並連續4屆擔任金蝦獎評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