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馬輸到快脫褲 趙德胤提出4大點救救台灣電影

記者林映妤/專訪

趙德胤今年繳出《再見瓦城》入圍金馬53的6項大獎,除了自己是「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之外,也將柯震東、吳可熙拱上了金馬殿堂,拿下影帝后入場券。雖然最後電影在金馬失利讓他頗為難過,不過趙德胤仍是台灣電影界重要的新星之一,這次金馬被大陸「血洗」,對於如何讓台片環境更進步,他也提出看法。

▲趙德胤認為台片不是缺人才,而是環境需要「電影教育」。(圖/攝影中心)

趙德胤曾接受《ET看電影》專訪,台灣電影人才一直以來都被說自侯孝賢、蔡明亮、李安之後有了明顯「斷層」,面對大陸、香港的來勢洶洶,金馬獎似乎越來越少台灣電影獲獎。對此他認為其實台灣不缺人才,「我們有張作驥、魏德聖、林書宇,甚至鄭有傑、豆子(鈕承澤)、鍾孟宏啊!我覺得導演沒有斷層的。國片的確很難做,資源更是少,我覺得政府應該要做一些『電影教育』,不管用什麼方式,都希望鼓勵人民去看國片,讓國片在『先天不足』的環境中能生存下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趙德胤在金馬53拿下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圖/攝影中心)

趙德胤進一步說明,「電影教育跟觀眾吧!我覺得國片需要『保障』,一是在電影院國片需要被『保護』,像是戲院的排片量要有基本的數量,也就是說要偏心自己人嘛!再來是外來的片可能要課稅,那課多一點,課來的稅就拿來補助國片一點。」他認為這些做法很正常,「因為電影是文化,像韓國、法國都是這樣子。」

「第三個就是電影教育的普及化,我們要做『影像教育』,讓學生藉由電影了解台灣歷史、透過電影來了解培養學生們的美學、認識這個地方。」所謂影像教育是讓導演們深入校園演講嗎?趙德胤也表示:「不一定,可以先從高中生每一年有一個必修課程是看電影,看一些台灣好的片子,除了商業片之外的,有些講台灣歷史、本土故事的電影,還有國外的電影也可以看。」

▲趙德胤接受專訪,表示台灣的電影教育可以從學生開始。(圖/記者季相儒攝)

除了看電影,趙德胤也希望學生能用學生證免費進入美術館,「接觸藝術,因為電影還是藝術的一種。」他說,培養電影人才至少需要20年,從學校教育相當重要。「另外,這個產業還可以鼓勵一些除了現在在蓋的片場,還有小型的工作室,看如何可以讓小型的工作室有固定的電影可以拍,如果它有計畫、有劇本,看能不能獲得政府實質的支持,讓它每3年有產出電影。」

「如果全台小型工作室有100家,那可能每年就有100部電影,輪流嘛!」趙德胤認為台灣很小,政府無法負擔蓋出很大的片場吸引全世界的電影人來這裡拍片,走向小而精緻的工作室或許是台灣可走的下一步,藉由這些精緻而多元的工作室,產出各式各樣的電影,「我們需要賣座的電影,但也需要或許不賣座但必要存在的電影,這就要大家的支持。」

▲趙德胤雖沒讓《再見瓦城》在金馬拿獎,卻已被許多影人肯定。(圖/記者季相儒攝)

至於近年來合拍片很多,許多台灣人才跟大陸合資,趙德胤不排斥這樣的方式,「既然大陸有資源可以運用,那我就在限制之下追求突破空間,別人給限制不代表不能突破。」認為台片可以發展的可能性很多,先別自我受限了。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