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敦克爾克大行動》 超越戰爭的普世價值

圖文/鏡週刊

戰爭片是一種陽剛的電影類型。古典主流戰爭片歌頌戰爭英雄,讚美軍人的智勇雙全,有時摻雜些動作,愛情,懸疑…讓戰爭電影歷久不衰,就像湯姆漢克斯在《西雅圖夜未眠》中說他看戰爭片《決死突擊隊》(Dirty Dozen)看得痛哭流涕。近代的戰爭電影,漸漸不再歌頌軍人的神勇,而把焦點放在戰爭的思考以及歷史的反省,「反戰」的成分反倒居多,例如近期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根本就是在質疑戰爭。英國導演克利斯多福諾蘭的歷史戰爭片《敦克爾克大行動》或許介於二者之間,它絕對是讚美戰爭中為生命奮鬥的人,但是看完《敦克爾克大行動》後,第一個感覺卻是:拜託可不可以不要再有戰爭了。

二戰初期,英法聯軍被納粹包抄,受困在法國的敦克爾克海灘。眼看著納粹裝甲大軍步步逼進,為了保住寶貴的軍力,這40萬軍人必須快速跨海撤離到英國。然而在這仿若絕地的海灘,不但物資缺乏,惡劣的地理環境讓船艦難以靠近,而納粹戰機不時地進行轟炸。這是個生死存亡關鍵之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7年的英國電影《贖罪》(Atonement)用了一個驚人的5分鐘長鏡頭來描繪敦克爾克,畫面中的海灘像個熱鬧的市集,頹杞的摩天輪矗立在一旁,海灘上的軍人閒閒沒事做打牌消遣,有人在唱聖歌(為自己安魂),有軍人在殘忍射殺馬匹,因為他們不希望把有用的物資留給敵人(德軍)…

《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的海灘上,士兵直線排隊行進,砲火從未歇停。

《贖罪》用一種奇幻,瘋狂的超現實視覺來呈現敦克爾克,彷彿那是個沒有明天的最終絕地。而諾蘭的版本卻完全不一樣。電影的開始我們看到一個士兵立在某個空寂的村莊,起起落落的槍炮聲不知從何而來,空中飄著納粹逼降的傳單,他被砲火逼退到一個地方,突然間視覺豁然開朗,一個敦克爾克海灘展開在我們眼前。這海灘的天空是一片灰暗的陰鬱,士兵都直線排隊行進,海面不時飄來浮屍,砲火從未歇停,也是一種孤寂的,封閉的,鬼魅般的超現實。

歷史上的敦克爾克撤退行動或許有複雜的戰略,然而擅長迷宮敘事的諾蘭卻一反常態,用一種極簡的風格來重現這段歷史。前述的納粹逼降傳單,是整部片中唯一眼睛看得到的德軍,然後整部片中的「敵人」簡化成了一個概念。諾蘭以簡潔的三層結構說這故事,第一是海灘上努力脫困的軍隊;第二是天空上飛行的戰鬥機,其任務是驅逐干擾撤退的德軍轟炸機;而第三部分則是英國方面的平民,他們駕著小船跨越英吉利海峽前來解救同胞。三個元素淺顯易懂。或許這行動根本不需要什麼特殊戰略,反正都已經被逼到這死角,除了等死,若可絕地逢生,只能說是奇蹟了。

曾以《間諜橋》贏得奧斯卡男配角獎的馬克勞倫斯,飾演駕著小船跨越英吉利海峽解救同胞的英國平民。

「敦克爾克大行動」就是這場奇蹟的過程了,整部片的對白非常少,有點類似「藝術電影」,純粹以影像的連結來敘事。諾蘭使用最高規格的70釐米,高畫幅膠片來拍攝,而且幾乎都是實景,沒用什麼電腦特效。這樣一份融合了歷史,奇幻,有些復古,同時壯觀瑰麗的寫實視覺,營造了一份少見的電影經驗。例如執行任務的英國戰機,飛行員戴著頭盔,根本看不出他是湯姆哈迪,而戰機飛行的畫面,捨棄了藍幕特效,呈現的幾乎就是飛行員的真實視角,俯瞰著碧藍的海洋一面划過水面,好像我們搭飛機快降落前飛過海面之時,從窗外看到景觀,在高規格的視覺表現下(IMAX),又奇幻又寫實又壯麗。而駕船前來救人的英國平民,他們居住的港口的陽光和煦,視覺溫暖,好像我們在老電影中看過的浪漫歐洲小港灣;當他們駕著小漁船,小遊艇來到了敦克爾,感覺又好像埃及艷后紫帆銀槳的奢華大船,浩浩蕩蕩地從亞歷山大開進羅馬。同樣也是一份復古的壯觀。

執行任務的英國戰機,飛行員戴著頭盔,根本看不出他是湯姆哈迪。

這部片的三層結構,各自呈現了三種不同的視覺;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海灘上等待援救的40萬大軍。然而這部分幾乎都在寫他們的孤立無助,甚至不堪一擊,完全沒有英雄式的描寫。沙灘上的水深不夠,大型運輸艦根本進不來,幾萬軍人在沒有遮蔽物的狀態下群集,前一秒還安全無虞,下一秒就被炸到海裡面。海灘上的轟炸,總是突如其來,不僅是軍隊,連觀眾也會被戲院當中密集的,沒有邏輯性的高傳真轟炸音效震懾到,而這份驚嚇,彷彿也模擬了戰爭的恐怖死亡。海灘縱然一望無際,對受困的軍隊而言,卻是個封閉空間;諾蘭用一種感覺像攝影棚但是卻超大的比例的視覺,來呈現敦克爾克空間的封閉,以及這群軍人面對的孤絕無助。

海灘縱然一望無際,對受困的軍隊而言,卻是個封閉空間。

《敦克爾克大行動》是歷史的再現,以及戰爭的反省。正邪對立,英雄歌頌都不是這部片所感興趣的。片中的英法聯軍,說穿了就是打敗仗被逼退,毫無英雄氣勢。但是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沒經歷過戰爭,更不了解戰爭。這部電影彷彿讓我們洞悉了戰爭的另外一件事,我們都害怕戰爭,因為戰爭都在殺人;但是在戰爭當中,更重要的或許是生命的珍惜。歷史上的敦克爾克大撤退,為盟軍保存了戰力,影響了二戰的結果;但是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我們只關注一件事:救人。我想在諾蘭式的敦克爾克情境中,即使一個納粹士兵掉到了海裡,劇中人都會願意去努力搭救的。戰爭免不了死亡,而救人卻是超越戰爭的普世價值。這部視覺非凡,轟轟烈烈的電影,把戰爭的殘酷從中撥開,發掘殘酷中正面的,可輕易理解的人道價值。當然,最好還是不要發動任何戰爭…


更多鏡週刊報導
【本週新片】《敦克爾克大行動》 重現史上最大軍事撤退
【鏡來看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帶你重返二戰
不知「1世代」哈利很紅 諾蘭拍片好擔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