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樂融

2017年3月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選片「如果我是男人」(Man for a Day),描述德國一個女扮男裝工作坊,對「如何做男人」展開系列研討與實驗。

2017年3月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選片。紀錄片「再見,可愛陌生人」為2014金穗獎紀錄片優等獎「可愛陌生人」續集,新移民越南裔女導演阮金虹,追訪合法入境但從原雇主潛逃的移工,儘管掩去車牌,但很多人直面入鏡。

馮小剛欠金馬獎一句道歉,但他確實有才華、有想法、也有執行力。如果新聞說最佳導演獎項,最後是「我不是潘金蓮」與趙德胤「再見瓦城」PK,我若是評審也可能投他一票。

可能為了配合正能量父親角色,首次執導「美國心風暴」(American Pastoral)的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從頭到尾帥得太正派、太沒層次,經歷單純、幸福到心碎的他,比起身邊兩個女人,造型上少了一點說服力。 但這確實是一首值得思考與面對的大時代小人物悲歌。

民歌四十年系列活動衍生出之紀錄片。看之前情緒矛盾,因為從提議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可以找外界合作拍攝上院線之紀錄片(而非活動側拍記錄),到真的選定製作團隊後無緣參與,兩年多後要在大銀幕看成品,多少有點忐忑。

2016.09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選片。這部有後設意味的紀錄片全球獲獎無數,最新榮譽是英國BBC邀請上百位全球影評人選出21世紀百大電影,高居十四名,也是紀錄片最高名次。

2016年9月份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選片「雙喜」(Double Happiness),是定居台灣的奧地利導演艾蘭(Ella Raidel)第二部紀錄片。帶著不正面批判的冷靜詩意,以看似接近天地不仁的鏡頭,反而透出絲絲理解,是看起來冷、心口溫柔的中國山寨文化探討紀錄。

2016城市游牧影展開幕片《流氓燕》(Hooligan Sparrow),若非傳主是大陸提倡女權與性工作者合法化的異議人士葉海燕與人權律師王宇,以紀錄片來說主題有點單薄。但在中共集權社會下面臨種種粗暴打擊,還能偷拍成功實屬奇蹟,看來相當沉重逼迫。

少去上海,又值冬季,若非我是果陀劇場新戲「接送情」編劇,不可能平白跑這趟宣傳之旅。四天四夜做了一場演講、一場對談、三個電台、三個平面、五個網路(含微博公眾號及媒體apps)和一個電視通告,外加一場私人會議,馬不停蹄地讓某些人更認識了我,我也更認識上海。

藝人王大陸演出《我的少女時代》爆紅後,急著跟經紀人柴智屏解約,並傳出要改投陳玉珊公司的懷抱,這段期間內居中協調的父親王台慶現在又準備要花新台幣18億元讓他演出,並計畫由李安執導電影,此話一出,讓過去曾說自己入行7年不「靠爸」的他,形同被打臉,而音樂人陳樂融也看不下去,跳出來狠批。

電影、電視、音樂是常民娛樂,一般人都能聊上兩句、互表愛憎,但金馬獎太多大陸、香港入圍片沒有引進台灣,大陸觀眾也沒看過諸多只在台灣演的電影,甚至很多大陸片也沒機會在大陸上映。

矛盾是人生的高潮,意外是命運的主旋律。在「意外」與「矛盾」兩大護法簇擁下,人令上帝發笑了。 伍迪艾倫(Woody Allen)新片《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從片名開始一路矛盾和意外,凸顯出心智站在命運前的脆弱可笑。

不知是巧合或星象,西方影壇這兩年出現不少回顧二十世紀人權奮鬥歷程的佳作,包括黑人題材的《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逐夢大道》(Selma)、同志題材的《驕傲大聯盟》(Pride)、《石牆風暴》(Stonewall)等,《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接力補上女權這一塊。

男妓的人生未必是悲劇,但愛上男妓肯定是悲劇。2015台灣酷兒影展,選了巨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生前最後劇情片《心靈大道》(Boulevard),他飾演從十二歲同性意識啟蒙,卻終身扮演直男,直到晚年踉蹌出櫃的同志。

對一部編導對愛妻悼亡之作,《百日告別》顯得凝鍊節制,但猛爆的情緒有沒有在片中流露,也有。石頭從客廳驅除愛妻留下的鋼琴、拒斥準備上課一頭霧水的女學生、參加妻子基督教友的聚會中失控質問上帝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