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影展

電影《慾望》為震撼威尼斯影展最瞠目結舌之話題作,2013年勇奪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艾斯卡藍特(Amat Escalante),再以本片二次鍍金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本片延續一貫的硬式暴力美學,打造震撼視覺特效,題材取自墨西哥恐同案件,導演將情慾、科幻元素投放在現實之中,性、暴力、謊言與偏見交織成警世預言,構築出光怪陸離的魔幻寫實氛圍。

全世界最會演戲的女人伊莎貝雨蓓,繼幾週前以荷蘭導演保羅范赫文執導的《她的危險遊戲》拿到她人生中第一座金球獎之後,在台灣時間1月24日晚上獲得了她生平首次奧斯卡提名。

毫無意外地,《樂來越愛你》在橫掃金球獎後又獲得14項奧斯卡提名,成為今年奧斯卡呼聲最高的電影,相較於其他也聲勢不弱的電影,譬如八項提名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和《異星入境》或六項提名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和《鋼鐵英雄》等片,《樂來越愛你》是最有觀眾緣的,這是一部愛情歌舞片融合著人生的無奈,劇情簡單易懂,不管哪個種族、宗教或性別的人都會對愛情或失戀有認同感,再加上這部電影也不芭樂,雖是百老匯歌舞劇形式,卻用了不少非主流的爵士樂,結局也不是迪士尼式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而是跳脫俗套,翻轉敘事,內容可親,

如果要選一部2016年最鮮為人知的hidden gem,那去年12月30日才默默上映,目前台北還有一間戲院每日會放映少量場次的英國電影《闇影之下》(Under the Shadow),絕對夠資格排上前三名。

這是2016回顧系列文的下篇,在上篇列完令人失望的台灣電影之後,當然也該表揚一下優秀的台灣電影和演員們。

每到年終就是回顧的時節,從2015年12月31日上映的《我們全家不太熟》到2016年12月16日上映的《一萬公里的約定》,假如我沒漏掉,這一年來總計有31部台灣劇情長片(包括中國導演薛賢堅的《櫥窗人生》和法國導演尚若白的《我的西門小故事》,但不包括三部經典修復電影)和18部台灣紀錄片在電影院正式上映。接下來,依序列出2016年最令我失望的台灣電影。

電影《致命第六感》,父母逝世之後,章宇與恩智兩兄妹相依為命。章宇原本希望在恩智畢業後,到大城市裡一起為生活打拼,然而他的夢想在妹妹失蹤三天,並被發現謀殺身亡的不幸發生後化為烏有。

電影《父仇者》,片中女主角熙珠在年幼時,目睹父親被殺人狂起範殺害,失去父親的她由父親的同事大英扶養長大。多年後犯人假釋出獄,當時還是女孩的熙珠已長成少女,將展開最決裂,而無法回頭的復仇手段追捕殺人犯。

南韓導演申秀媛的前作《膠捲家庭》《聽冥王星唱歌》均直指社會真相,這次帶來更加爭議的新作《患者代號:瑪丹娜》,揭開性工作者與醫院內幕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馮小剛欠金馬獎一句道歉,但他確實有才華、有想法、也有執行力。如果新聞說最佳導演獎項,最後是「我不是潘金蓮」與趙德胤「再見瓦城」PK,我若是評審也可能投他一票。

堪稱「華語世界最重要電影獎項」的金馬獎,向來是所有電影人馬首是瞻的最高榮譽。儘管許多大師導演早已「超脫」了獎項的有形限制,但對導演手中最重要的關鍵利器─演員來說,畢生使盡全身戲胞,沒把一座金馬揣在懷中細細端詳,恐怕是難以言喻的遺憾吧!然而,勝敗乃兵家常事,且看金馬獎得獎名單中的聲聲惋惜~

華語電影精神獎項非金馬獎莫屬!自1962年起這隻馬兒已經奔騰了第53年,不僅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影人,這個獎項也讓整體華語電影在國際影壇能見度提升,同時許多金馬獎的獲獎者也都在國際電影市場上有非常卓越的成績,像是奧斯卡金獎導演李安、演員成龍、章子怡及攝影大師李屏賓等。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去過伊拉克,但或多或少看過戰爭新聞,對於真正在戰場上的美國大兵和伊拉克老百姓,我們這些旁觀者本質上是無法得知他們真正的感受,如果砲彈不在你身邊爆炸,你能感知到死亡近在咫尺的恐懼嗎?但是大後方的人卻可藉由自己的猜測和想像以及生活中隨處得來的零碎且被支解重組過的伊拉克印象,在政客或民粹意識的操弄下,去決定前方是否該開戰以及戰事該如何打。小說的重點是戰場的大後方,一個不瞭解前線卻能決定戰事的場域。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諧星:以演出喜劇為主,透過有趣的肢體表現或引人發笑的聲音和表情帶給觀眾歡笑的演員。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高雄拍」,堪稱台灣短片的沃土,四年來一共培植了42部短片,包括近期倍受矚目的新銳導演如程偉豪、謝庭菡、黃信堯、廖克發甚至影展常勝軍趙德胤,都曾在「高雄拍」交出亮眼作品,展露才華,博得觀眾與電影業界好評,甚至開啟拍攝劇情長片的契機。